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新闻中心 >食品安全
《中国食品安全舆情报告蓝皮书》(2013)出炉
2013-08-30 来源:未知

全视角解读2012年食品安全 《中国食品安全舆情报告蓝皮书》(2013)出炉

非质量安全事件为主  新媒体影响力增强

日前,《中国食品安全舆情报告蓝皮书》(2013)上线仪式暨中国食品舆情监测分析新闻通气会在北京举办。来自中国技术监督情报协会、中国传媒大学和中国互联网不良信息违法举报中心等单位的专家和国内部分大型食品企业参加了上线仪式。

非质量安全事件1195起  网络影响力40.5%

2012年,我国食品工业继续保持高速增长,预计总产值将达到9万亿元。同时2012年也是中国食品产业为公众和媒体高度关注的一年。专业人士指出,随着产业升级,食品企业的发展会越来越多地受到舆论的影响。《中国食品安全舆情报告蓝皮书》(2013)指出,2012年共计1942起被媒体曝光的食品安全事件,其中1195起为非质量安全事件。2012年度国内各种涉及食品安全的事件被曝光,其显著特点是新兴网络媒体成为食品安全事件曝光的重要平台,网络媒体也成为民众关注事件和发表看法的平台。2012年网络传媒影响力为40.5%,虽在总量上没有撼动传统媒体的主导地位,但网络媒体草根化的特点不可小视。网上曝光具有迅速、图文并茂、内容详实等特点,网民数量的庞大,使得网络媒体的影响不断扩大。

该蓝皮书运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深入系统地分析了2012年中国食品安全舆情热点,分析了2012年1942起被媒体曝光的食品安全事件,并对其进行了研究剖析。该蓝皮书还重点对乳制品行业、肉制品行业、白酒行业、食用油行业及中国饮料行业的发展现状、涉及的典型食品安全事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为国家产业政策的制定及企业决策提供了支持。

食品曝光凸显特点  问题集中在春夏

中国技术监督情报协会秘书长夏爱民表示:“2012年上半年被曝光的食品安全事件中,质量问题的占46%,下半年该数字下降到28%,其中原因有政府监管力度的增强,也有食品安全问题本身的季节性特点的原因。根据2011年和2012年食品安全事件数据分析,食品安全事件舆情相对集中在春季4、5月份以及夏季7、8月份间,其中,集中在4、5月份的原因有,3.15打假期间媒体曝出一批食品安全类事件以及政府出台一系列政策后,各地政府加大了整治力度。而食品问题集中在夏季,这与人们的消费习惯有关。”

为何非质量类的食品安全事件比重偏高,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王灿发教授认为:“2012年食品安全舆情事件中,很多食品安全事件属于媒体误读,比如媒体误用标准,做出不当判断,不经核实即公布。非质量安全事件如螺旋藻铅超标事件。按照我国《食品安全法》规定,在我国境内销售和生产的食品须符合中国国家标准,但以欧盟标准来判定在中国生产或销售的产品不合格,则判定依据有误,不属于食品安全事件。从某种角度上说,媒体误读不仅让该企业受损,而且使国民对国内食品安全的不信任感加剧,长期看来,对中国食品安全监测有不良影响。”

新媒体如双刃剑  信息真假难辨

与会专家表示,当今社会新媒体迅猛发展,互联网时代下,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扩大了。新媒体如同一把双刃剑,其内容也是良莠不齐,真假难辨。合理正确地利用新媒体则能够促进食品行业健康发展,反之,则可能扩大消极影响。政府和企业应当对互联网谣言保持警觉。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在网络上一经曝光,就快速地传开,因此网络媒体的应对显得十分重要。企业应该根据行业特点,建立或者依托第三方舆情监测机构,及时获得政策信息及其他相关舆情动向,快速研究判断可能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的风险概率并及时处理。

记者了解到,目前,《中国食品安全舆情报告蓝皮书》(2013)已经可以线上浏览,不日将正式出版。据蓝皮书出版方亚太食联舆情监测机构称,蓝皮书有助于企业掌握食品行业的预警信息,更好地掌握和正确有效地利用舆论塑造品牌的方略。该蓝皮书能为食品行业起到有力推手的作用。与此同时,这家致力于食品行业舆情分析研究的机构还将推出多项切实服务于食品行业的举措。据悉,由其参与承办的中国食品舆情监测分析活动将在3月下旬在京举办。

按分类浏览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版权所有: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足球直播360足球直播360 京ICP备07032523号-3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站点地图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