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新闻中心 >行业新闻
2013年国际食品安全论坛在北京召开
2013-08-30 来源:未知

由我学会与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和国际食品科技联盟共同举办的2013年国际食品安全论坛于2013年4月18-19日在北京成功召开。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陈君石院士,北京工商大学副校长孙宝国院士,国际食品科技联盟主席饶平凡教授,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院长罗云波教授、中国农业大学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胡小松教授,以及爱尔兰食品安全局局长Alan Reily教授,美国农业部前副部长、国际食品科技联盟全球食品安全专家委员会共同主席任筑山博士、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Dana Pitts博士,世界卫生组织资深食品安全专家Peter Ben Embarek博士等国内外知名食品安全专家云集论坛,群星璀璨。

本次会议将“食品安全风险控制与标准建设”定为主题,既是准确对应了近期我国食品安全管理的重点和难点,首先强调了企业作为责任主体,预防重于应对的核心问题——风险控制;又突出了近期中国食品安全监管急需破解的难题——标准建设。这两项内容既需要严谨、扎实的科学实践,更需要在此基础上各方进行必要论证和充分的争鸣;而进行食品安全风险交流与报道离不开媒体,其前提是媒体对行业的充分认知,力求报道内容的客观、公正、准确,会议的主题设置提供了这一可能。

风险控制是风险预防的核心

“食品安全没有零风险,但是必须零容忍”,这是陈君石院士的名言,本次论坛的众多专家也都强调了食品安全管理的核心是风险控制。世界卫生组织资深食品安全专家Peter Ben Embarek博士认为,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深,食品安全问题已经突破国界,不同国家的食品安全管理或许有着不同的体制或历史,但是食品安全监管的核心是风险控制。

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驻华办公室副主任Kelli Giiannattasio表示,《美国食品安全现代化法案》出台的背景非常简单,就是美国的食品安全监管面临着极大的挑战,而整个法案的核心就是控制对美国食品安全产生威胁的风险,这是FDA首次依法获得授权,要求食物供应链的各个环节建立全面的、基于科学的预防性风险控制机制。

标准建设的关键是把握好量效关系

食品安全标准是保证食品安全的重要前提,也是风险交流的科学依据,是执法的前提。注重“量效关系”,关注以风险评估为基础的标准建设也是本届论坛的重要内容。

在全球范围内,由致病性微生物导致的食品污染是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由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依然是全球食品安全的一大挑战。科学地运用食品微生物控制技术减少食品在生产、加工、运输和经营过程中的微生物危害,以先进的检验技术预防微生物污染,已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专家就微生物标准应用的现状及未来、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的微生物采样与检验、食品安全管理中微生物指标与限量的作用、微生物快速检测技术等内容,并围绕科学运用食品微生物控制技术减少安全危害与食品微生物相关标准与参会人员进行了沟通。

此外,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标准一线的专家也对中国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制修订程序及工作进展,国际食品法典标准及中国参与的工作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同时对食品添加剂使用、营养强化剂使用、预包装营养标签通则、食品中农药残留限量、食品中污染物限量、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等重要基础标准进行了全方位解读。

风险交流应表达“科技界共识”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工商大学副校长孙宝国教授认为,老百姓对食品安全问题不满意,对国产食品的安全性缺乏信心,造成这种影响的根源是中国目前人人关心食品安全,但并没有形成人人维护食品安全的社会气氛。他强调,在食品安全问题上,需要传递给消费者科学、准确的信息,以免形成误解。他还呼吁出现食品安全问题时,尤其是热点问题,非该领域的专家应该慎言。

因此,对食品安全问题形成“科技界的共识”是十分必要的。我学会理事长孟素荷教授表示,通过四届论坛,我们跨行业、跨部门、跨学科地凝聚了中国食品安全领域的国家级科技阵容,从而汇聚起国内与国际两支由不同学科的优秀专家组成的一流专家群体,通过持续的互动与沟通,形成重要的“智库”功能。4次会议逐渐形成的科学积累,最终以“科技界共识”的方式予以表述与传播,有效参与到国家及社会急需的风险评估、标准制订、风险交流与公众科普等工作,成为客观、公正、专业、不可忽视的“第三方力量”,为提升中国食品安全水平,提供了科学基础。

论坛期间,为有效将全球食品安全的科学观点和共识传递给大众,在中国科协科普部、调宣部的主持下,还召开了“科学家与媒体面对面”活动,多位中外科学家与来自40余家媒体代表就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风险认知,如何降低食品安全风险,关注农产品和食源性疾病,消费者、监管层、企业、媒体在食品安全中均要承担重要责任等话题进行了沟通。

按分类浏览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版权所有: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足球直播360足球直播360 京ICP备07032523号-3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站点地图 | 联系我们